美嘉体育(welcome)官方网站
邮箱:https://www.zj-ssb.com
手机:12941162819
电话:028-29465963
地址:美嘉体育有限公司
太湖,作为我国五大淡水湖之一,在江苏省这片钟灵毓秀的土地上,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无锡市地处太湖西北部,坐拥太湖595平方公里,占全湖总面积的25.4%,占有太湖岸线公里,约占总岸线,承载了人们对“江南水乡”的想象,也承担起生态环境保护的责任。
无锡坚持“铁腕治污,科学治太”,2008年—2024年共投入1350亿元“治太”资金,合计实施结构调整、控源截污、清淤调水、生态修复、蓝藻打捞、安全供水等六大类7000多项重点工程。因生态而立,依生态而美,得益于17年持续发力,“太湖明珠”正重绽光芒。
数据见证着“太湖之变”:太湖无锡水域实现连续17年安全度夏和“两保两提”,13条主要入湖河道水质优Ⅲ比例达100%,2024年度太湖无锡水域总磷浓度为0.049毫克/升,同比下降9.3%,水质好于往年,好于全太湖。这意味着太湖无锡水域本世纪以来首次达到全年Ⅲ类水质,提前6年达到国家治太总体方案提出的目标要求,太湖成为我国重点治理的三大湖中首个全年“良好”湖泊。
回望十几载高强度的“治太”之路,无锡市摸索出来一条“清内源、减外源、扩生态”的有效路径。
太湖主要入湖河流约占入湖水资源总量的85%,入湖污染负荷量约为75%。而江苏15条主要出入湖河道,13条在无锡,无锡无疑是太湖治理的“前沿阵地”。
近年来,无锡市委市政府深入落实长江经济带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区域重大战略中生态环境保护要求,连续10年将生态环境保护会议作为新春开年第一个全局性会议,连续8年将生态环境质量主要指标纳入高质量发展考核,坚持把太湖治理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标志性工程,持之以恒推进铁腕治污、科学“治太”,以“不变”的执着和“变”的眼光,深入探索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实现产业经济与生态环境保护同频共振。
生态清淤一直是有效控制和减轻太湖内源污染、改善水质并减少蓝藻湖泛发生的重要举措。以位于太湖西北部的梅梁湖为例,其面积约200平方公里,平均水深约1.9米。由于受湖流和季风影响,湖区入湖污染物总量大,湖底淤泥中沉积的有机物含量高,梅梁湖区也成为太湖生态清淤的重点区域之一。
为此,在水上施展的“绣花功”主要集中在蓝藻湖泛防控和生态清淤上。在太湖梅梁湖区域,建成投用的国内首个生态清淤智能化一体平台船“太湖之星”正在进行清淤作业,远远望去,如同一座漂浮在湖面上的“移动工厂”。自2024年3月新一轮太湖生态清淤梅梁湖区工程启动以来,“太湖之星”平台每天可清淤5000立方米,计划将在60个月内完成湖区内约28平方千米清淤面积。与传统清淤装备相比,“太湖之星”不但效率高、绿色低碳,还能在水面上完成泥浆的脱水、输送和无害化处理,有效解决淤泥固化对土地资源的占用问题。目前,无锡累计完成太湖生态清淤约3700万立方米,超过全太湖清淤总量70%。
同时,无锡市积极开展淤泥资源化利用研究探索,推进湖滨生态(湿地)带试点建设,探索经固化后的淤泥用作道路工程填筑土、园林绿化用土及制造绿色建材等,实现“变废为宝”,既能有效解决淤泥出路问题,又能促进湖滨近岸带生态系统恢复。
湖区内,装备着长长“触角”的蓝藻长臂打捞分离干化一体船可用于蓝藻应急打捞与常态化水面保洁;湖岸线附近,梅梁湖蓝藻离岸防控工程建立起一道坚实的防线。在应急防控方面,无锡持续推动监测、预警、溯源一体化,通过卫星遥感等方式强化蓝藻水华巡查监测,加大湖西主要入湖河流、一二级支浜监测密度,增加监测频次,开展上游地区黑臭水源、蓝藻种源“双源齐溯”。同时,落实打捞、曝气、围隔等硬举措,增加打捞人员配置和长臂打捞船等设备布设,落实近岸区域围隔引流、曝气充氧等措施,加大离岸区域蓝藻集中区打捞力度,有效消除湖泛隐患。
2024年以来,无锡市已清理重点区域芦苇荡约9.25万平方米,近岸应急清淤10万立方米,累计打捞蓝藻147.9万吨、水草近6000吨,“减负”后的太湖越来越“年轻化”。
水中的污染要管,岸上的“病根”也要斩。“砸笼换绿”做减法,持续加大控源减污力度,是近年无锡太湖流域推进高质量发展下定的决心。
2023年8月,无锡市出台《推动太湖无锡水域水质根本性好转三年行动方案》,包括一个总方案和城镇污水集中收集处理率提升、新一轮河道治理、农业农村污染治理、太湖清淤等9个子方案,形成了太湖治理“1+9”工作体系,坚持生活、工业、农业、湖体“四源”共治,对每类污染源都提出了明确的治理目标,为唱响新时代的“太湖美”明确了时间表,亮出了施工图,新一轮太湖综合治理关注的面更广。
全市7542家涉磷企业规范化整治率达99.8%;新增城镇污水处理能力16.25万吨/日,新改建污水管网153.4公里,新增24块提质增效达标区;完成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新改建工程219个、农田排灌系统生态化改造项目6个,水产养殖池塘标准化改造1.2万亩……2024年以来,无锡市全面落实工业企业整治、农业农村污染治理、入河排污口监管、有机废弃物处理利用等重点工程,推进工业废水处理能力、城镇污水集中收集处理能力提升,全力推进环太湖城乡有机废弃物处理利用示范区建设,建立健全有机废弃物收集处理利用体系。
2024年8月,无锡市印发《无锡市城乡雨污水治理攻坚行动方案(2024—2027年)》,明确提出推行“雨污一体化”管理,针对各板块明确一个部门对雨污水进行统管;到2025年底,将新建改建市政管网150公里,并完成首轮市政污水管网排查检测和修复,还将通过开展雨污水治理攻坚行动,全面提升城乡污水收集处理效能和雨水收集处理设施建设管理水平;到2027年,实现“全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处理率达到100%,农村生活污水行政村、自然村治理率均达到100%”的目标。
在北尖公园净水厂,无锡市“地上公园、地下治污”的愿景成为现实,目前已通水试运行月余。“提高污水集中收集处理效能,不仅要建强污水处理厂这一‘终端’,更要加快新建扩建污水管网、提高排水达标区建设质量。”据相关人员介绍,目前,无锡市已建成污水管网约1.67万公里,其中污水主管网约9224公里,市政污水管网建设总长和管网密度为江苏之最,基本实现污水主管网的全覆盖。到2025年,无锡市将继续新建改建市政管网150公里,主要集中在江阴、宜兴,补齐这一短板后,将实现“建成区无管网空白区”目标。
太湖连续17年实现安全度夏,生态底色愈加青翠。近年来,无锡市通过“加强生态安全缓冲区建设”“大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等方式,把太湖流域生态底色绘得更“绿”。
在太湖北部的梅梁湖湾,清澈的湖水里,高低错落的水生植物在波浪的簇拥下翩翩起舞,人工种植的水草郁郁葱葱,窜条鱼在水草间穿梭嬉戏,时不时有鸟儿前来觅食。这里是太湖里藏着的一片水下森林。
据介绍,控源截污、蓝藻打捞等举措在外部控制了入湖污染物,人工水草种植和生态湿地修复则从内部为太湖“疗伤”。太湖浅水里多种植狐尾藻,它的叶子不仅会在生长中吸收蓝藻喜食的营养盐,叶片上附着的微生物也能有效减少氮磷、净化水质。目前,梅梁湖水体透明度可达80厘米,水生植物覆盖率达67%,浮游动物和底栖动物种类增长明显。
类似的水下森林,无锡市目前共有3处,总面积约为246万平方米。其中,贡湖湾种植面积最大,达200万平方米。经过湿地生态重建,如今的贡湖湾形成了大量滩涂和岛屿,数量大、种类多的水生植物为鸟类提供了充足的食物与休憩空间。
太湖得到呵护,生态系统也更稳定了。如今,远道而来的红嘴鸥已成为无锡市冬季的顶流,更多鸟儿来到太湖边安营扎寨:灵山拈花湾附近出没的疣鼻天鹅,鸥鹭岛、三山岛的野生鸳鸯,渤公岛的野鸭,大溪港的卷羽鹈鹕、东方白鹳、中华秋沙鸭……芦苇丛里、湖面上,鸟儿们时而开着“茶话会”,时而自由翱翔于天际,引来市民游客观湖赏鸟,呈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画面。
蠡湖,又名五里湖,是太湖伸入无锡市的内湖。作为无锡市最亮丽的城市名片之一,无锡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蠡湖治理,前期实施了蠡湖综合整治三年行动计划,2023年又全面启动实施蠡湖水环境深度治理,计划再利用3年时间,实施控源截污、河道整治、生态清淤、水系连通、生态修复、岸线提升等工程,全面改善全湖水环境质量。2024年,蠡湖水质达Ⅲ类,总磷均值0.050m g/L、同比下降12.3%,这是蠡湖水环境深度治理以来最新的水质成绩单。
治湖先治河,无锡市排定了年度126条新一轮河道整治清单,建设覆盖主要入湖河流及其支浜的680处美丽幸福河湖,对36条重点河道开展疏浚,实施蠡湖周边32条入湖河道水环境整治提升工程,紧盯乌溪港、洪巷港、官渎港、社渎港、直湖港等5条主要入湖河流水质提升系统排定治理项目。
两岸树木葱茏,河水清澈,水中的曝气增氧机正“冒”着喷泉,河道两头铺设了生物基网,上面附着的菌种可“吃”掉水中的氨氮污染物,不远处还有个水质监测站,每4小时进行一次自动采样分析。这是滨湖区雪浪街道水利站站长何锋石来到锡铁巷浜巡河时看到的场景。
如今,蠡湖流域,更多河道即将焕发新颜,2024年有20条河道纳入整治名录。此外,无锡市还以“岸美”为蓝本,加快岸线整治,持续贯通环湖步道绿道骑行道,在蠡湖沿线建起更多“T台”“秀场”,围绕蠡湖水文化做文章,展示“风景+诗画”“风景+故事”,让有形的山、水、城与无形的文化互相依托、共融共进。
一曲《太湖美》,唱不尽三万六千顷波涛、七十二峰苍翠的旖旎风光。现如今,太湖不断恢复“年轻态”,《太湖美》的歌词也逐渐成为“太湖美”的现实。
今年2月6日,无锡市“新春第一会”——美丽无锡建设大会暨新一轮太湖治理推进会上,无锡市委书记杜小刚强调,要结合江苏省委对无锡市提出的“更好发挥经济大市的优势,为全省大局挑大梁、作贡献”总体要求和“4+2”最新部署,在绿色转型、清淤治污、截污纳管、湖岸治理等方面综合施策、加力施治,努力实现太湖无锡水域水质不反弹、确保全市生态环境质量稳定向好。无锡市市长赵建军提出,要紧抓治污攻坚全局,牢牢守住生态环境质量“只能更好、不能变坏”底线。要开创绿色低碳新局,加快低碳转型步伐,实现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保护互促并进。
当前,正是太湖水质由量变到质变、实现“稳定达标”的窗口期。今年,无锡市“治太”目标是太湖无锡水域水质稳定达到Ⅲ类,藻情稳步好转,力争主要入湖河流水质全部达到Ⅱ类,加力提升城镇生活污水集中收集处理率和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管控率,美嘉体育确保各类支浜消黑除劣、动态清零。围绕上述目标,全市共排定98项年度“治太”重点任务,计划投资101.16亿元,连续4年保持超百亿元“治太”规模。
无锡市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彭红宇表示,迈上新征程,无锡市将在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中走在前做示范,努力用高品质生态环境讲好高质量发展硬道理,更大力度推进新一轮太湖治理重点工作和任务,高水平实现“两保两提”,全力唱响新时代“太湖美”,以更加璀璨的“太湖明珠”形象,更加生动地彰显习生态文明思想的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
针对当前治太短板,2025年,无锡市将聚焦“西部湖区”和“37条主要入湖河流及上游关联骨干河道”两大重点区域,围绕“生活污染治理”“农业面源治理”“生态修复”“支流支浜整治”四大重点领域,以206个工程项目为支撑“对症下药”。
——开展主要入湖河流整治减少污染物入湖。围绕37条主要入湖河流及上游关联骨干河道、区域重点河道,组织开展沿河(湖)污染源排查整治专项行动,系统推进入湖河流两侧工业污染、农业污染、生活污染及水体内源污染的协同治理。
——加快清淤和生态修复推进内源减负。2025年,计划完成太湖生态清淤425万立方米,优先安排近岸带116万立方米清淤。围绕湖湾、湖滨带、湖荡、入湖河口以及支浜支流开展生态修复,安排生态修复工程23项,逐步构筑污染物消纳和生态缓冲带(圈)。全力抓好“夏病冬治”,加快落实供水安全、蓝藻防控、岸基清理、调水引流等12项工作举措。
——积极推广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EOD)模式,引导社会资本流向太湖治理领域。利用好“环基贷”“环保担”等绿色金融产品的贷款贴息、融资担保等财政绿色金融政策,对符合支持条件、具备发展前景的太湖治理项目给予绿色金融支持。
砥砺攻坚、久久为功。无锡市用一个个生动的范例印证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诗意江南、生态无锡的新篇章,正在续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