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嘉体育(welcome)官方网站
邮箱:https://www.zj-ssb.com
手机:15099304174
电话:028-81351414
地址:美嘉体育有限公司
凌晨3时许,娄山关下的遵义市汇川区泗渡镇观坝村的“植物工厂”里,灯火通明、秩序井然。工人们登上云梯,手持长夹,“无接触”地采摘垂直空中的草莓,再进行分拣、包装。
两个小时后,一箱箱个大、味美的草莓打包上车,送往城区的超市、水果店……自今年10月份以来,这样的场景每天都在上演。
目前草莓市场销售旺,备受消费者青睐,让大家干劲十足,更让草莓种植的“领头人”——娄山关下的博士“新农人”徐纬倍添动力。
那年8月,遵义市委、市政府与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合作成立的遵义院士工作中心(现在的“遵义高等研究院。”),14位院士专家团落地遵义并成立工作室。徐纬作为资源学家、地球与农业信息科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孙九林团队中的一员,负责带领农村互联网团队。自此,行走在黔北绿水青山间,徐纬一步步了解遵义的农业现状、产品所需和群众所求,也在不经意间点燃了他的“兴农梦”。
徐纬是浙江温州人,从浙江大学金融管理学研究生毕业后,在阿里巴巴工作的十年里,软件开发和研究商业模式的工作让他积累了丰富经验。
多年奔波的实践和积累的经验,让徐纬深刻洞悉遵义农村发展的“表与里”。每一次在遵义基层农村走访后,徐纬常会拨通恩师孙九林的电话,探讨得最多的就是关于农业发展的话题,徐纬期待着把自己所知所学应用到现代农业发展中。
“曾以为农业都是传统的,只能‘靠天吃饭’,然而全身心投入其中才知道,科技与智慧可以赋能农业实现不一样的新发展。”徐纬回忆道,特别是近十年来的贵州“触网”,更进一步印证了这一想法。
跳出稳定工作和生活的“舒适圈”后,徐纬开始自主创业,带领团队做电商。2014年,他们为江西省打造了智慧旅游系统和农村电商销售系统,取得不错效果。他也因此获得有关人士的推荐来贵州发展。
自主创业期间,徐纬一边深耕学习提升自己,在西安交通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另一方面,带领团队自主研发多个电商应用项目,在推进精准扶贫、黔货出山等方面为各县(市、区)提供助力。
2019年12月,遵义市号召专业人才下乡领办乡村振兴示范基地,发展特色产业带动群众增收。
徐纬和爱人郭轶一起去采摘草莓,60元一斤价格让他大吃一惊。他便和郭轶开玩笑:“你这么喜欢吃草莓,我来给你种草莓吧。”
郭轶爱吃草莓,但并不赞成徐纬去种草莓。因为郭轶知道,做农业非常辛苦,投入高、风险大、回报慢,为此,他们没少吵架。
当时徐纬的团队也不赞成种植草莓,草莓“娇气”,不易保鲜,且对土壤、环境的要求非常高。
尽管如此,“心中有数”的徐纬还是决定放手一搏。因为他的心里始终牢记着恩师孙九林院士的嘱咐:“一定要通过科技与智慧改变现代农业发展的现状,让农业大数据助力贵州精准扶贫。
随后,徐纬找到草莓园的种植“土专家”黄富勇商量:“你出技术,我出资金,咱们一起种草莓。”两人一拍即合。
种在哪里?徐纬把目光放到了娄山关脚下的泗渡镇观坝村。这是贵州省18个万亩大坝之一,在贵州高原有难得一见的开阔与平坦,河流穿坝而过,四面群山起伏,交通网络纵横交错,距离遵义市中心仅有26公里,农业基础扎实,民风淳朴,发展农业优势得天独厚。
2019年年底,徐纬在观坝村流转土地种植了30多亩草莓。此后几年,不断扩大种植规模,最多的时候发展到了600多亩,解决了当地300多名群众就业。
泗渡镇副镇长余永权说:“徐纬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经验,让原本只有三五亩草莓的泗渡,种植面积迅速发展到了600亩,‘泗渡草莓’也成为了一个农业品牌。依托草莓发展,泗渡镇正在着力打造‘草莓小镇’,推动农文旅一体化发展,带动当地更多群众增收致富。”
在泗渡种植草莓的这几年,徐纬更加深刻感受农民的艰辛:凝冻时去大棚里点火把升温;干旱时天天去浇水;高温时覆盖遮阳网;遇到风调雨顺的年头,价格又一降再降,一年有多少次极端天气,就有多少个不眠之夜……
走得越久,看得越多,了解得越深,徐纬内心对农业的敬畏之心,对群众的“悯农”之心越加强烈。尽管他从外乡而来,但早已习惯遵义的绿水青山、风土人情,也开始像身边朋友一样,在微信朋友圈和视频号中常常当好宣传遵义的“代言人”。
传统草莓种植在大棚田地里,需要“靠天吃饭”。美嘉体育注册然而,如今在国内已有城市率先打造植物工厂,让农业种植从平面土地向立体工厂转移,不断拓展农业种植空间,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既然其他城市能够实现,那么贵州黔北遵义是否能行?
带着这样的疑问和思考,2019年,徐纬在流转土地种植草莓的同时,租下了两栋厂房,开始在实验室里摸索“秘方”,为建立植物工厂做准备。
为了更加科学、便捷收集草莓的生长数据,徐纬的团队投入大量时间与精力写程序,建立了“植物工厂管理平台”,旨在让传感器收集数据,传输到平台,通过数据整理和分析,实时了解草莓的生长环境,让科技更好服务农业。
他们将草莓园收集到的数据应用到实验室里。同时,徐纬翻阅国内外的学术论文寻找理论依据,黄富勇根据多年的种植经验提出意见建议,商讨后进行了一次又一次实验……
“徐纬从没种过地,但每天都扎根地里,风吹日晒,黑不溜秋,哪里看得出是博士,和大家一样,没啥区别。”黄富勇笑着说。
为了找到适合草莓生长的土壤,徐纬带领大家把各个地方的泥挖了一遍,甚至去河里淘泥沙;为了增加土壤的抗虫性,他们去山上扒回掉落的松针;为了增加土壤的肥力,他们去挖蚯 蚓粪……这仅仅是土壤实验,还有温度、湿度、光照等方面的实验。
有一次,在实验室里大家都感到头晕目眩,刚开始还以为是因为没有吃早餐,最后检查才发现排放二氧化碳的控制开关未关,险些“中毒”……
反反复复实验,又反反复复失败,徐纬也曾想过放弃。这几年,他的头发白了一半。
“每次看到务工群众们感恩的眼神,想起老师的嘱托,想想自己和团队吃过的苦、流过的汗,就咬着牙一次次坚持。”徐纬说。
这份执着坚持的过程也是徐纬成为“新遵义人”,渐渐适应融入遵义的过程。
他回忆道,到达贵州第一天,有带他去吃贵州特色烧烤,看着满桌的辣椒,硬是一口没敢吃。每次吃饭,我都在饭碗边放一杯温水,每口菜都涮一下再吃,即使这样,口腔里仍然长满了溃疡。
“或许所有的适应与喜欢都有一个过程,而这个过程都是在痛楚中慢慢感悟。渐渐地,我成为了喜欢吃辣,适应了遵义人无辣不欢的生活。”徐纬边笑边向记者介绍他品尝过的美食。
他说,决心扎根遵义,还因为这片土地上的人。他们非常淳朴,我对他们的好若有一分,他们回报我的就有十分,甚至更多。
刚到泗渡时,去村民家吃饭,大家知道他从浙江过来,就特意在菜里少放辣椒;大家怕他听不懂方言,就硬逼着自己说普通话……这些点滴与细节,徐纬都默默记在了心里。
逢年过节,徐纬家就会有很多村民送来农特产品:土鸡、腊肉、香肠、新鲜的农家猪肉……
“我家过年都不用买年货。”徐纬笑得很开心。这是村民对他的认可。
徐纬来到泗渡后,为了方便工人们,每月15日,他都准时用现金发放工资。
工人邓明智说:“这么多年,徐总从来没有拖欠工人一分钱,有一次特殊原因要推迟到16日,他都专门在吃饭的时候告知大家,让大家安心。”
做产业总有资金困难的时候,徐纬抵押过房产,但是账面上随时都留着工人三个月的工资不会动。他说:“大家上有老下有小,有可能还等着工资交学费,这个钱一定不能欠。”
徐纬把大家当亲人,大家把他当家人。前年,工人贺光泽的女儿考上了大学,贺家人聚餐庆贺,邀请了徐纬参加。徐纬有事耽误让大家先吃,可是等他到的时候,看到十多桌人全都在等他,心里十分感动。
感动于徐纬的坚持,本身就在帮助群众销售农产品的郭轶也加入进来,他们夫妻二人成了“软件开发专家+电商销售达人”,不仅通过电商平台销售草莓,还用电商帮助群众销售农特产品。
2019年底,新冠疫情爆发,城区的居民买不到菜,美嘉体育注册泗渡农场的200亩菜卖不出去,徐纬当即作了一个大胆的决定:给居民免费送菜。
徐纬和黄富勇登记了身份信息,办理了通行证负责送菜,郭轶负责建群,哪个社区需要就在群里报数,他们就把蔬菜分装好送到小区门口。从2019年到2021年,徐纬的泗渡农场为社区居民免费送了三年。
徐纬的这一行为,获得了很多居民的点赞,不少居民在群里留言:等疫情结束了,我们要来泗渡农场消费。
泗渡农场也因此获得了群众的口碑。疫情三年,徐纬和黄家富手机微信上都有几十上百个微信群,社群积累了7万多用户。
2022年,疫情结束,他们发现社区微信群还没有解散,徐纬和郭轶就商量,可以将社群和帮助群众销售农特产品结合起来,徐纬建立了“社区龙门阵”微信小程序,帮助农民销售农特产品。
以前,泗渡的村民家养了土鸡土鸭,有点山货,只能到集市上蹲着售卖。徐纬找到一个名叫“杨二哥”的售货郎,让他去农村售卖日用品的时候,帮他收购山货等,价格比乡场高几块钱。这样农民就不用因为销售的问题发愁,还能卖上更好的价钱。
“我们希望通过‘社区龙门阵’这个平台,架起城市和乡村的桥梁,让城里人吃到好的东西,让农村人的好东西卖上好价钱。”徐纬希望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这个团队,助力乡村振兴。
从植物工厂“试验田”到电商平台卖农产品,徐纬始终在坚持中求变,在求变中坚持,是坚定执着的“新农人”,追逐沃野“兴农梦”。
2023年下半年,徐纬惊喜地发现,他们经过4年试种的草莓不仅品质好,产量也很高。
2024年1月,徐纬投入大量资金,在厂房里建造了占地2.6亩的植物工厂,种在长箱里的小草莓们住进了7层“小楼房”,让这一季节性水果真正实现一年四季不间断生产采摘。
徐纬认为,植物工厂是设施农业,也是科技赋能的新质生产力。长远来看能重塑农业未来,眼前而言自己的植物工厂能让农作物免受极端气候影响,利用智能计算机和电子传感器对植物生长对气温、湿度、光照、二氧化碳浓度等条件进行智能化调节,保障并精准控制设施内植物等生长。
他算了一笔账:在地里种植草莓,一亩地7000株,一年采摘期4个月,草莓苗半年更换一次。在植物工厂里,一亩地能种10万株草莓,一年采摘12个月,草莓苗两年更换一次。综合算下来,占地2.6亩的植物工厂相当于创造了400亩土地的价值,让土地的效益得到了更好的发挥,创造了更多了价值。
植物工厂不仅“拓宽”了土地,也拓展农业现代化发展空间,让农业农村成为大有可为的广阔天地。
在徐纬的植物工厂里,科技感满满。特殊光谱的灯带供给光源,管道输送二氧化碳促进光合作用,传感器实时监测土壤的微量元素、工厂里的温度和湿度,智能管理平台收集数据进行分析,并控制系统自动补充缺少的要素,整套系统能保证植物处于最佳生长状态……
除了采摘草莓和摘除老叶外,科技已经干了大部分活,植物工厂里的工人脚不沾泥,也不再“靠天吃饭”,智慧农业在这里有了具象化。
草莓所需要的氮磷钾等元素通过植物提取后通过管道定量输入到土壤中。与此同时,植物工厂里还有十多箱小蜜蜂承担自然授粉的工作。住进“楼房”的草莓们,果子悬挂在空中,既不会沾土也不会遭病虫害,绿色健康的草莓品质佳、口感好,深受消费者的喜欢。
徐纬很清楚,要走农业品牌化道路,必须首先保证农产品的品质。如今,他种植的“莓悉草莓”在遵义小有名气。
植物工厂的建成,也为开展新品种试验提供了更好的条件,香椿、折耳根嫩芽将可能成为植物工厂里草莓的新伙伴。目前,徐纬和商业伙伴正在谋划把植物工厂“复制”到珠海、浙江、天津等地,让更多人看到植物工厂的广阔前景,吸引更多资金到农业产业里来,也让更多人吃到新鲜安全的农产品。
2023年9月,农业农村部信息中心还授予贵州有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遵义赋能大棚设施 让种植草莓智能化》为2023年全国智慧农业建设优秀案例。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也授予该公司为遵义市农业产业化经营市级龙头企业。
今年,徐纬的植物工厂迎来了两位农学专业的大学生,他们愿意走进遵义大山种植草莓,看中的就是植物工厂的发展前景。徐纬也敞开大门,欢迎更多高学历高技能加入,共同为乡村振兴贡献智慧和力量。
不久后,徐纬和他的团队自主研发的“黔农有数”平台预计也将上线,继续在助力农产品销售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他已决心继续扎根黔北,不遗余力地壮大农业特色产业发展“筋骨”,努力吸引更多的资金和人才加入到农业产业,为推进中国现代化遵义实践作贡献。
“科技赋能、智慧加持,就是农业现代化的新质生产力,我们把农业农村搞好,就是建设农民安居乐业的幸福家园,我相信农业一定是一个有奔头的产业。”徐纬信心满满。
黔北青山绿水间有梦,遵义农业发展中有“数”,在田间地头当一个幸福的农民有情有义、有滋有味!
博士“新农人”徐纬用自己一言一行,诠释着在红色精神引领下,新时代的“农创客”如何从遵义会议精神中汲取奋进力量,如何把一篇篇科研论文写在田间地头。更为重要的是,作为来自浙江温州的“新遵义人”,他始终心里装着群众的小家庭,思考着现代农业的大未来,希望用科技与智慧力量,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一点一滴撬动改变红色土地上的农业未来。
正是一个个这样的有梦、有“数”、有情有义的有志青年,扎根实践沃土,执着坚持奋斗,才使地方产业“筋骨”能强起来,群众“口袋”能鼓起来,乡村振兴事业能发展起来。(文/李培松 涂林念 杨梦云 图/金枭枭 视频:金枭枭 叶小艳 杨云飞 郑海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