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嘉体育(welcome)官方网站
邮箱:https://www.zj-ssb.com
手机:14130331899
电话:028-58948626
地址:美嘉体育有限公司
大到一个省,小到一座城,都有诸多星光闪耀的标签,它们代表着一个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显著成果,是江苏综合实力的不同侧面。有些成绩、荣誉虽属国内拔尖、业内头筹,但并不为外界所熟知。为此,人民网推出“你所不知道的江苏”专栏。本期走进南京溧水区,聚焦南京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以下简称“南京国家农高区”)。
它地处南京南大门,是秦淮河的发源地。这里是“中国蓝莓之乡”,拥有蓝莓种质品种多达99个,属国内最全;这里是全国食品工业强县,集聚了一批老品牌,也造得出细胞培养肉等科技感满满的未来食品。
更值得一提的是,这里有全国首批、长三角唯一的国家农高区,集聚了7家高校院所和101个科研平台,构筑起“农业大区”背后的硬核科技支撑。
总面积145.86平方公里,南京国家农高区全域坐落在溧水区白马镇,创新资源的集聚使它具有独特的科创特质。
12月10日,长三角农业科技产业化发展联盟在南京国家农高区高质量发展对接交流会上成立,南京国家农高区与扬州大学、江苏大学、安徽农业大学、华南农业大学等4所高校签订校地合作协议。“获批成立5年来,我们坚定不移走创新发展之路,坚持与涉农高校院所在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等方面开展校地合作,不断提升创新策源能力。”溧水区委副书记夏云说。
2021年,总投资44亿元的中国东部(南京)农业科技创新港在这里开建,目前包括科研、展览、办公等7栋楼在内的一期项目已经建成。“创新港弥补了农高区内的载体不足,为高校院所提供入驻平台,促进成果就近落地和转化。”南京农高集团投资发展部工作人员杨世贤说。
作为当地从高校实验室走向产业化的孵化项目,南京周子未来食品科技有限公司建立了国内首家且规模最大的细胞培养肉全产业链生产研发平台,去年完成世界首次细胞培养猪肉中试放大生产,打通了猪细胞培养肉全面规模化生产路径。该公司总经理丁世杰介绍,细胞培养肉中试2000L工厂预计在明年建成。
随着一批重大创新载体陆续落地,科教资源在南京国家农高区内加速集聚。目前,这里已有南京农业大学、南京林业大学、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等7家高校院所入驻,与32家涉农高校院所在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等方面开展合作,拥有国家及省市科研平台101个,131家企业入驻国家级星创天地。
沃德绿世界(溧水)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新上线列粉剂自动化包装线。人民网 丹摄
提到溧水的食品产业,你或许听到过喜之郎、小洋人、大希地等一些耳熟能详的企业品牌。你或许不知道的是,南京国家农高区内的食品企业如今越来越有国际范儿和未来感。
走进沃德绿世界(溧水)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新上线列粉剂自动化包装线高效运转,一袋袋蓝莓固体饮料产品自动下料、称重、检测、打包。一条产线上只有一两个工作人员,一天生产8—9万袋。该公司副总经理刘巧英介绍,“我们公司每年可消耗本地蓝莓上百吨,今年以来出口额已达800万美元,销售到60多个国家和地区。”
依靠科技创新解决产业发展难题,不断夯实产业基础。2021年,南京国家农高区与江南大学共建白马未来食品研究院,并协同40多家高校院所、龙头企业成立了未来食品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着眼布局未来食品产业。
去年3月,园区内一家食品企业在生产过程中遇到乳酸发酵的技术难题,白马未来食品研究院通过调控传统发酵中优势菌的生长、减少杂菌污染以及腐败菌滋生,对发酵工艺进行了优化。今年6月,这家企业的新产品上市后在同类型产品中脱颖而出,销售额已达8000万元。
“食品的冷杀菌技术是未来食品技术发展的热点,此次技术升级不仅为企业解决了发展需求,也让科研成果更快落地转化,实现了双向赋能。”白马未来食品研究院副院长张见说。如今,该研究院已建成江苏首个省级技术创新中心,未来食品科技产业园二期亦在建设中。
目前,南京国家农高区已形成以中饮巴比、道格勒等主流食品,臻味坊、旭耀等休闲食品,合悦、川上烘焙等网络食品为代表的食品产业集群。当地计划继续聚焦瞄准大项目招引、营商环境优化、载体项目建设持续发力,加快打造“百亿级”食品产业园区。
南京双吉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位于白马镇石头寨村的智慧温室大棚内,一盆盆齐腰高的蓝莓树上挂满了即将成熟的青果。大棚采用盆栽的方式离土种植,并配备了智能化滴灌、喷灌系统和温度、湿度控制系统,工作人员只需轻点手机就能精准调控一些技术指标。
“蓝莓在露天种植条件下原本是5月成熟,有了智慧大棚,冬天也能吃上优质鲜果!”双吉农业总经理周辉说,这批蓝莓刚好赶在春节前上市,在一些高端商超市场每斤可以卖到上百元。
作为全国较早种植蓝莓、黑莓的地区之一,南京国家农高区探索成立“两莓”产业联盟,实现从选种育苗、种植规范、品控分级、品牌管理、产品研发、销售渠道到金融支持的全流程把控。美嘉体育网址在联盟全产业链的带动下,溧水蓝莓种植面积扩大到1.45万亩,其中农高区就有1.2万亩。农高区内“两莓”百亩以上种植企业达20家,种植大户及经纪人300多户,带动莓农户均增收2万元。
“温室大棚智慧化种植模式提升了管理水平,蓝莓亩均产量提高3—4倍,亩均效益高达20万元,是传统种植模式的近10倍。”周辉介绍,目前,这种模式通过种苗先种后付、免费技术指导、销售共享的方式在农高区内推广。
特色种植带动产镇融合,是南京国家农高区创新成果培育的缩影。近年来,当地坚持“以产兴城、以城带产、产城融合、城乡一体”的发展路径,建成了“南乡莓园”“南朝桃花村”“富禾百果园”等多个创意主题农园(馆),为乡村振兴提供了重要支撑。2023年,南京国家农高区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6万元,位居9个国家级农高区前列。今年,当地农民收入有望更上一层楼。
人民日报社概况关于人民网报社招聘招聘英才广告服务合作加盟供稿服务数据服务网站声明网站律师信息保护联系我们
人 民 网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