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美嘉体育 产品中心
咨询热线:

028-263845915

联系美嘉体育lianximeijiatiyu

美嘉体育(welcome)官方网站
邮箱:https://www.zj-ssb.com
手机:10833274529
电话:028-91534987
地址:美嘉体育有限公司

行业动态

三门峡:天鹅的冬日家园我们共同的守护美嘉体育app

发布时间:2025-02-11 09:38 点击量:

  在华夏大地的中部,黄河之畔,美嘉体育官网有一座城市因天鹅而声名远扬,它就是三门峡。每至秋冬,当凛冽的寒风开始在北方大地肆虐,来自蒙古国和西伯利亚的大天鹅,便开启了它们长达数千公里的迁徙之旅,目的地正是三门峡。这一场跨越山河的奔赴,让三门峡成为大天鹅的越冬家园,也让这座城市被赋予了 “天鹅之城” 的美誉。

  想象一下,秋冬时节,三门峡黄河岸畔 40 余万亩浅滩湿地,上万只大天鹅或悠然游弋在碧波之上,或引吭高歌,声音响彻天际,或舒展双翅,在蓝天与碧水间翱翔。洁白的羽毛在阳光下闪烁着光芒,与黄河水、黄土高坡相互映衬,构成了一幅雄浑壮阔又充满诗意的画面。三门峡,也因此成为中国境内大天鹅栖息越冬的主要目的地之一,每年在此越冬的大天鹅数量超过 1.6 万只 ,占全国同期总数量的很大比例,种群数量位居全国第一。

三门峡:天鹅的冬日家园我们共同的守护美嘉体育app(图1)

三门峡:天鹅的冬日家园我们共同的守护美嘉体育app(图2)

  大天鹅是一种大型游禽,体长可达 120-160 厘米 ,翼展 205-275 厘米,体重 7-12 千克。它们全身羽毛洁白如雪,嘴基黄色,延伸至鼻孔之下,形态优雅高贵。作为候鸟,大天鹅每年 9 月中下旬开始离开繁殖地,往越冬地迁徙,10 月下旬至 11 月初抵达,翌年 2 月末 3 月初又踏上前往繁殖地的征程,3 月末 4 月初到达。它们的飞行高度可达 9 千米,能飞越世界最高峰 —— 珠穆朗玛峰,是名副其实的飞高冠军。

  大天鹅性喜集群,除繁殖期外,常成群生活,冬季更是家族群活动频繁,有时甚至集结成数十至数百只的大群。它们生性胆小,警惕性极高,活动和栖息时总是远离岸边,游泳也多选择开阔水域,夜晚也栖息在离岸较远的水中。大天鹅主要在早晨和黄昏觅食,觅食地和栖息地常常相近,若无干扰,栖息地较为固定。它们的视力极佳,很远就能发现危险并迅速游走。大天鹅善游泳,但一般不潜水,游泳时颈部伸直,与水面呈垂直姿势,姿态优美从容。因其体躯大而笨重,起飞时需两翅急剧拍打水面,两脚在水面奔跑一定距离才能飞起。

  在食性方面,大天鹅是杂食性动物,主要以水生植物叶、茎、种子和根茎为食,如莲藕、胡颓子和水草等,其嘴的掘食能力很强,能挖掘埋藏于淤泥下 0.5 米处的食物。冬季食物匮乏时,它们有时也会到农田觅食谷物和幼苗,此外,还会吃少量软体动物、水生昆虫和其他水生无脊椎动物。

  三门峡黄河湿地和天鹅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在大天鹅越冬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从地理位置上看,三门峡紧邻黄河,处于豫晋陕黄河金三角文化和旅游核心区,黄河蜿蜒而过,为大天鹅提供了广阔的水域和丰富的湿地资源。气候条件也是三门峡吸引大天鹅的重要因素。大天鹅喜欢栖息生活于 0℃ - 5℃的水面,三门峡历年 11 月 — 次年 2 月平均气温为 2.5℃ - 3.0℃,近几年还呈现变暖趋势,黄河封冻概率很小,为大天鹅提供了适宜的栖息温度和充足的觅食空间。

  在食物资源上,三门峡黄河湿地水草丰美,水生植物种类繁多,为大天鹅提供了丰富的天然食物来源。当地政府和相关部门还加强了大天鹅食源地建设,每年组织农民在黄河滩涂种植小麦、大豆、玉米等农作物,在大天鹅栖息的湿地里种植芦苇、菖蒲、荷花等大天鹅喜欢的食用水生植物,进一步保障了大天鹅越冬期间的食物供给。

  此外,三门峡市对生态环境的重视和保护,使得这里的生态环境不断优化。自 2003 年 6 月国务院批准三门峡为白天鹅自然保护区后,三门峡市先后出台了一系列保护法规和政策,建立健全了大天鹅管护责任制、日常巡护制度、定期补食制,全面做好救护和补食工作,定期观测白天鹅变化情况,为大天鹅创造了安全、稳定的栖息环境。

三门峡:天鹅的冬日家园我们共同的守护美嘉体育app(图3)

三门峡:天鹅的冬日家园我们共同的守护美嘉体育app(图4)

  为了使大天鹅保护工作更加制度化、规范化,三门峡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湿地保护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深入调研,积极行动。市人大常委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白天鹅及栖息地保护的决定》,从宏观层面明确了保护的重要性和方向。三门峡市政府研究制定的《三门峡市白天鹅保护区管理办法》,则进一步细化了保护区的管理措施和要求。而 2017 年通过的《三门峡市白天鹅及其栖息地保护条例》,更是具有里程碑意义。它明确了大天鹅的保护范围,将具体的区域划分清晰,使得保护工作有了明确的地理界限;细化了相关职能部门的工作职责,让各个部门在保护工作中有了清晰的分工,避免了职责不清导致的工作推诿;规范了保护管理机构的岗位职责及工作内容,形成了一套管理责任明确、工作内容具体、责任追究有据的保护管理体系,为大天鹅保护工作提供了坚实的政策依据和法律保障 。

  1. 湿地植被恢复:自天鹅湖湿地公园成立以来,便致力于湿地植被的恢复工作。在青龙湖、苍龙湖,工作人员加大水生植物栽植力度,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栽植了荷花、睡莲、芦苇、蒲草、水葱、水生鸢尾等,面积达 20 多万平方米。这些水生植物犹如生态卫士,它们的存在极大地改善了湿地公园的生态环境。它们通过自身的生长代谢,吸收水中的氮、磷等营养物质,净化了水质,让湖水更加清澈。同时,这些丰富的水生植物也为栖息越冬的大天鹅提供了充足的食物。如今,漫步在湿地公园,各种鸟禽或在空中自由翱翔,或在水中悠闲踱步,或在芦苇间轻盈穿行,湖波水草、珍禽飞鸟伴着黄河岸边的梦幻沙韵,构成了一幅美自天成的多彩画卷,这便是湿地公园生态环境改善的生动体现。

  1. 浅滩营造:为打造国内一流的大天鹅栖息地生态环境,湿地公园管理处深入研究天鹅习性,下足了功夫。先后在青龙坝防浪墙及东观鸟屋共营造浅滩 2.5 万平方米,清淤 3.9 万方,回填土方 2.3 万方,并栽植各种水生植物。这些工作使得水质得到彻底改善,为大天鹅越冬栖息提供了良好的浅滩湿地,如今这几处浅滩湿地已经成为大天鹅在越冬栖息及觅食的主要场所。此外,管理处还充分利用人工湖湿地资源,对人工湖进行污水排放、淤泥清理、边坡治理,新建生境岛屿 6 万多平方米,营造浅水滩涂 2 万多平方米,栽植水生植物,增加观景平台,配套建设提水泵站等湿地恢复工程建设。通过这些努力,天鹅栖息地已扩大 38.5 万平方米,大量的天鹅在人工湖浅滩湿地栖息觅食,进一步扩大了 “天鹅城” 的品牌知名度,提升了城市景观品位。

  1. 大天鹅环志:从 2014 年开始,三门峡与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环志中心合作,开展大天鹅环志工作。截至目前,已先后对 800 多只大天鹅进行环志,其中 300 多只佩戴有卫星天线。这些环志和卫星天线就像是大天鹅的 “身份证” 和 “追踪器”,通过卫星信号,工作人员可以精准掌握大天鹅的迁徙路线,了解它们的繁殖地、越冬地情况,以及活动规律。这些宝贵的数据为更好地保护大天鹅在三门峡库区、湿地公园栖息越冬提供了科学依据。如今,每年都有带环志的大天鹅返回湿地公园,它们的归来,不仅是对这片栖息地的认可,也让科研人员能够持续跟踪研究,为更多大天鹅留在三门峡提供更有力的科学支撑。

  1. 湿地生态研究:为了彻底恢复湿地公园的生态环境,打造国内一流的大天鹅候鸟栖息地,三门峡和首都师范大学洪剑明教授的团队展开合作。团队对湿地公园的水面、滨湖滩涂湿地进行深入研究,从水质监测、水生生物多样性调查,到湿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分析,全方位了解湿地生态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而制定科学合理的生态恢复方案。通过一系列的研究和实践,为大天鹅创造更加适宜的栖息环境。

  湿地公园管理处将大天鹅的安全保护放在首位,坚持 24 小时值班制度,定时进行巡视检查。在白天鹅重点保护区,设立关卡和警示标志,提醒人们注意保护大天鹅的栖息环境。在每个白天鹅聚集区,都安排了专职巡护员,组织人员分四班实施 24 小时不间断看护。这些巡护员就像忠诚的卫士,时刻关注着大天鹅的一举一动,防止游客对大天鹅造成惊吓和伤害。同时,管理处还安排专人负责每日统计整理大天鹅数据,及时发布大天鹅数量分布情况,为保护决策提供数据支持。通过这些细致入微的日常巡护与管理工作,努力为大天鹅营造一个安全、宁静的栖息环境。

  为了增强公众对大天鹅的保护意识,营造浓厚的保护氛围,三门峡开展了一系列宣传教育工作。在青龙湖、苍龙湖木栈道生态长廊两侧,安装了白天鹅等野生鸟类普介绍宣传牌 300 余幅,天鹅文化图片 60 幅,让游客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了解大天鹅的生活习性和保护知识。在防浪墙安装滚动宣传牌 15 块,在湿地公园北门、南门、三河广场等处的显示屏上,每天滚动播出有关白天鹅保护的宣传片、科普知识等。在南门白天鹅科普馆及周公岛生态基地,展出各种天鹅鸟类标本 20 余种、播出白天鹅宣传片等,通过实物展示和影像资料,让人们更加直观地感受大天鹅的魅力和保护的重要性。此外,还开展了 “小手牵大手共护红嘴鸥” 等科普宣传活动,呼吁大家科学喂鸥、文明观鸥,以实际行动保护这些可爱的生灵。通过这些丰富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让保护大天鹅的理念深入人心,营造出全社会共同保护大天鹅的良好氛围。

三门峡:天鹅的冬日家园我们共同的守护美嘉体育app(图5)

  近年来,三门峡在大天鹅保护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大天鹅数量逐年增加,从 10 年前的 2000 余只,增加到现今的 1.6 万余只 ,占全国三分之二以上,种群数量全国第一。大天鹅的栖息地也不断扩大,从以前的 4 处增加到 9 处,分布区域从过去的十几平方公里扩大到一百多平方公里,已成为全国最大的白天鹅核心栖息地。除了大天鹅,越来越多的珍稀禽类也选择在三门峡栖息,如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鹳,已由 “稀客” 变 “常客”,白琵鹭、骨顶鸡等珍稀禽类的数量也有明显增加。鸟类的种类也日益丰富,从保护区成立以前的 175 种增加到 279 种,三门峡黄河湿地已成为众多候鸟的天堂 。

  1. 生态意义:大天鹅作为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一环,在维护生态平衡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它们主要以水生植物为食,通过觅食活动,可以有效控制水生植物的生长,防止其过度繁殖,从而维持水体的生态平衡。同时,大天鹅的存在也是生态环境健康的重要指示。它们对栖息环境的要求极高,只有在水质优良、食物丰富、环境安静的地方才能生存繁衍。因此,大天鹅数量的增加和栖息地的扩大,充分表明三门峡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显著改善,生物多样性更加丰富,整个生态系统更加稳定和健康。

  1. 社会意义:大天鹅为三门峡带来了巨大的旅游价值,促进了当地旅游业的蓬勃发展。每年的大天鹅观赏季,三门峡都会吸引大量游客前来观赏。据统计,2024 年春节假期,三门峡共接待游客 623.28 万人次,同比增长 269%,旅游收入达到 10.8757 亿元,同比增长 271.2% 。“游黄河、看天鹅、泡温泉,逛地坑院、访函谷关,品仰韶文化,尝豫西美食” 的经典旅游线路,深受游客喜爱。天鹅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天鹅湾、王官湿地等天鹅聚集区域,每日人潮涌动。大批游客的到来,带动了当地餐饮、住宿、交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为当地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促进了经济增长。

  大天鹅还提升了三门峡的城市形象和知名度。三门峡因大天鹅而闻名,“天鹅之城” 的美誉已成为这座城市的亮丽名片。大天鹅的优雅身姿和灵动之美,吸引了众多媒体的关注和报道,也吸引了无数摄影爱好者前来捕捉精彩瞬间。这些宣传和展示,让更多人了解到三门峡的美丽风光和丰富的文化底蕴,提升了城市的美誉度和影响力,为城市的发展带来了更多机遇。

三门峡:天鹅的冬日家园我们共同的守护美嘉体育app(图6)

  大天鹅的美丽与优雅,是大自然赋予我们的珍贵礼物。它们的存在,不仅为我们的生态环境增添了生机与活力,也让我们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与魅力。然而,大天鹅的生存仍然面临着诸多挑战,栖息地的破坏、人类活动的干扰、气候变化的影响等,都威胁着它们的生存和繁衍。

  在此,我们向每一位热爱大自然的朋友发出呼吁:让我们行动起来,共同保护大天鹅。积极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不做任何伤害大天鹅及其栖息地的行为。发现有破坏大天鹅栖息地或伤害大天鹅的行为,要勇敢地站出来,及时向相关部门举报,让违法者受到应有的惩处。从自身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爱护环境,减少污染,为大天鹅创造一个更加安全、舒适的栖息环境。

  当我们前往三门峡观赏大天鹅时,一定要做到文明观赏。大天鹅生性胆小,对声音、光线等非常敏感。因此,观赏时请保持安静,不要大声喧哗、嬉笑打闹,避免惊扰到它们。拍照时,切记不要使用闪光灯,这会让大天鹅受到惊吓,影响它们的正常生活。也不要穿红色、橙色等颜色鲜艳的衣服,以免引起大天鹅的不安。

  此外,不要随意投喂大天鹅。虽然我们的出发点是好的,想给它们提供食物,但长时间投喂会使天鹅丧失捕食能力,体质下降,感染疾病的概率也会增加。做文明游客,不在天鹅栖息水域垂钓、捕鱼,不在重点保护区放风筝,更不能向天鹅投掷石头、树枝等物品。要爱护环境卫生,不要在河边乱丢塑料袋等垃圾,天鹅误食后可能会造成死亡。让我们以文明的方式观赏大天鹅,共同守护这份大自然的美好馈赠 。

  三门峡与大天鹅的故事,是一曲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赞歌。在未来的日子里,希望更多的人能够加入保护大天鹅的行列中来,让三门峡的 “天鹅之城” 美誉更加响亮,让大天鹅在这片美丽的土地上,继续自由翱翔,繁衍生息,为我们的世界增添更多的美好与生机。

三门峡:天鹅的冬日家园我们共同的守护美嘉体育app(图7)

  三门峡与大天鹅的故事,是一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壮丽史诗。大天鹅的到来,为这座城市增添了灵动与生机,而三门峡人民的悉心守护,让大天鹅有了温暖的越冬家园。保护大天鹅,不仅仅是保护一种珍稀的鸟类,更是维护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是对大自然的敬畏与尊重,是我们每一个人应尽的责任。返回搜狐,查看更多